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

有話,想,說



好久不見。
好像好久沒有寫過東西了。在這裡。

臨近歲晚,筆者也想趁這段時間,重拾起放下多時的筆桿,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「寫作」。

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

Playlist's Best --- 《どこかで日が昇る - Mrs. GREEN APPLE》



總覺得朝陽和夕陽有一種特別的魔力。
明明就只是來自太陽一堆光線,可是抬頭一看,把眼目聚焦在天上,心情會豁然開朗,地上的一切煩惱也暫時隱沒在光芒的背後。

甚麼不會意識到它何時高昇,何時完全落下。
在那一刻,我們完全沉醉在醉人的光景。

我們也曾經沉醉於喜歡的事情。
沉醉於夢想。
沉醉於明天的想像。

曾經活在當下,樂在其中;曾經純粹。

然後不知從何時開始,我們意識到,自己無法於人生的每一刻,都沉醉於這些美好的事物;因為生命充滿著各式各樣的煩惱、痛苦、迷失、不解。
就像碰到尖刺我們會縮手那樣,出於身體的保護機制,遇上煩惱、痛苦、迷失、不解,我們會選擇抽離;其中一途,是以理性去分析眼前的事。 

我們會尋問。

幸福為何物?
人生中最重要的是甚麼?
如果夢想會落空,為何我們仍要懷著對明日的憧憬?
為甚麼苦難會存在?

人生究竟為何物?


2019年10月11日 星期五

Playlist's Best --- 《みそら - ゆず》



又一首為友人而翻譯的歌詞。
終於有更新「ゆず's Best 50」系列的機會XD (這兩年來他們又創作了一些能夠上榜的佳作)

《みそら》收錄在2016年的專輯《TOWA》。歌名意為《美麗的天空》,其實也是副歌的首3個音(mi-so-la) ;但從專輯相關的訪談所見,那並非創作者北川甚麼「語帶雙關」的巧思,而是想著用這三個音開始創作副歌旋律之際的忽發奇想。

歌詞裡所乘載的是柚子作品裡頭常見的鄉土情懷,只是這次所詠的故鄉不是兩人現實的家鄉橫濱、岡村,而是一個小橋流水、皎潔月色、長長坡道、藍天白雲、斜陽照耀的幻想故鄉。

是心愛的人所在,心的故鄉。
縱然未能活得自在,滿身傷痕,站在美麗的天空下,心愛的人旁邊,心也不期然被感動,泛起活下去的動力,眼目被淚水所充斥。

北川創作旋律時帶著「要讓鋼琴家流淚」(?)的想法,意思是以結他為中心,用上只有結他才能夠完全表現的和弦進行。最終成品的曲編亦有別於一般的流行曲,前奏和間奏保留了創作時元色的木結他獨奏,以弦樂為主軸;節奏方面亦沒有用上一般流行鼓的配置,只保留了小鼓,配以鋼片琴,點綴出童年純粹的夢幻感,猶如置身於黃昏的柔和光線。

北川把此曲形容為專輯中「陽」的部份;但筆者覺得,描寫出黃昏和夜色的此曲,帶有「月」的味道,以「陰陽交界」來形容比較貼切。


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

致(不)安於現狀的你



你好,安於現狀的你。
曾經安於現狀的你。

回歸已屆廿二載。這些年來,香港不斷轉變。

樓價物價不斷飆升,大學生入職收入中位數則十年如一日;
你繳上的稅款,要麼透過大白象工程,流回國內,要麼透過福利,流向每日150張單程證;
四周開滿專門服務自由行的商店;
你所說的廣東話,在普教中洗禮下,漸漸被矮化、取代、消滅;
政治上,一直保障在上位者的功能組別、小圈子選舉仍然屹立不倒;DQ則進一步收窄那道從體制內進行改變的窄門;

當時的你仍然安於現狀。

你們當中,有部份真心擁護現狀。昔日的「現狀」為你帶來利益,帶來豐足的物質享受。
其餘的你們,安於現狀乃出於無可奈何,或「唔好激嬲共產黨」的一種權宜,或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冷感。不求豐衣足食,但求三餐溫飽。

在上的既得利益者,害怕改變會破壞目前的安穩。
在下的基層,則害怕改變會打破自己的飯碗,手停口停。

於是,你們都選擇了安於現狀。
你說,追求安穩是人類的本性。在社會打滾生存的不二法門。

曾經。

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

Playlist's Best --- 《PARTY - Mrs. GREEN APPLE》




最近把這些歌曲介紹給友人聽。由於網上沒有翻譯,友人又不通日語,所以就趁機把這首一直以來很想翻譯的作品譯好。

2019年7月31日 星期三

《凪的新生活》 --- 1



生而為人,誰也帶著欲望。

《凪的新生活》(凪のお暇)裡的主角大島凪 (黑木華飾)的欲望,並沒有甚麼驚天地泣鬼神。她只想獲得男友慎二 (高橋一生飾)以至身邊同事、友人的喜歡和重視。

這樣的欲望,無法靠個人實現,必需要仰賴他人的意願。最直接的方式,就是直白坦誠,主動跟別人道出你希望他為你實現這欲望的意願;就如小時候跟父母要糖果、要玩具那般。

是如此簡單直接嗎?
直接跟別人說「我想你喜歡我」,就能獲得別人的喜歡嗎?


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

All we can do is hold on. Together.



會動筆寫blog的其中一個目的,是自我紀錄。但若然文字只為紀錄自我,收為私人的日記便可以了,似乎沒有公開發佈的意義。

因此過往寫下的文字,也是因為覺得有跟別人言說的意義,才會發佈出來。在筆者眼中,人所皆知,「阿媽係女人」的事情,沒有特地再言說一次的意義。比方說,星期日晚在元朗站誰是誰非。

這不是說,大是大非,就沒有可說的事情;筆者相信,是非對錯的討論,並非止於良心,還是可以搬出諸多理據。只是此時此刻並沒有這個需要:明辯是非的人不需要被說服,顛倒黑白的人則不會為冗長的理性討論所動。

以下所寫的東西,不是甚麼答案。大概看過之後,不會為你帶來甚麼洞見,也不會告訴你該如何面對像昨晚的事情,或者接下來應該要做甚麼。

以下所記,只是筆者在這兩三天,以至這個多月以來的一點感受。

2019年6月23日 星期日

無心之失(9) --- 「係就快」




無語問蒼天。
這是筆者首聞烈士死訊時的反應。

對於只從死訊報導才初次認識的自殺者,筆者尚且會感到惋惜;是次梁烈士為反送中、為香港民主而死,即使與烈士素未謀面,仍然悲痛莫名。

因此,當筆者聽見那些「係就快」、「阻住地球轉」、「累街坊」、「唔好得個講字」,試圖把烈士推向死亡的聲音時,悲痛則轉化為憤怒。

「無心」之失。

出於直覺的反應,就是「無心」:留言者泯滅人性、涼薄、惡毒。雖然沒有經過任何深入的實證,但筆者想,處於同溫層的人大概亦有同感。尤記得上年的舊聞:甘肅有少女企跳,有圍觀民眾竟然拍手要她快點跳下來,最後他們「求仁得仁」。

每逢有自殺志願者站在生死的懸崖邊緣,在有人極力嘗試去拉的同時,總有人在另一頭使勁去推。

任誰也好,只要稍有同理心,也犯不著吐出此等惡言推人去死,在網絡上宣示自己對死者的輕蔑。
譴責這些留言者無心,似乎是「理所當然,天經地義」。

我們認為自己是站在良知與正義的一方。
不是立場問題,而是良知問題。
自以為有心。

是嗎?

2019年6月12日 星期三

關於抗爭,我想說的是(1) --- 你的正義是甚麼?



本身文章是打算星期日的遊行之前寫好,但一直都抽不了時間動筆。

然後百萬人上街、晚上群眾嘗試包圍立法會,政府則繼續漠視民意,逃犯條例如期二讀三讀。革命尚未完成,因此不幸地,遊行前想寫的東西,仍有其價值。

高官無心可喚,無法以理折服,乃意料中事。對此筆者並不特別感到憤怒。
令筆者感到悲傷的,是身邊有心人的答案。

所謂「裝睡的人叫不醒」,這五年來發生過雨傘運動、魚蛋革命、特首選舉、DQ事件,每一件都要比筆者的文字來得震撼;假若這些事件都不能讓人驚醒,大概也沒有叫醒他們的可能。

至於已經覺醒的人,筆者也本著「兄弟爬山,各自努力」的想法,只是一直鼓勵大家不要停止想像。

然而筆者發現這樣不夠。

沒有明言自己的答案,以「鼓勵思考」作為結論,是出於對別人答案的尊重,以及希望別人能自行思考。結果卻是對方依舊擁抱著昔日的答案,抱持對其他答案不理解、不接受的態度,甚至得出筆者不敢苟同,讓人傷心的答案。

更好的答案,仍然未見蹤影。

撰文的目的,不過為寫下自己的答案;然後寄望這個答案,能為正在閱讀這段文字的你,製造反思的空間,然後一同想出一個更佳、更美好的答案。

致全港警察的公開信




致全港警察:

最近徘徊在筆者心中揮之不去的疑問是,到底是甚麼原因讓你們這幾天站在金鐘等地,日而繼夜執行職務呢?
你們心裡究竟想著甚麼呢?


2019年6月4日 星期二

直視謊言,我們能看見的是主廚沙律 --- 《末日倖存者的獨白》



會選擇在這個日子發一篇六四回憶錄的讀後感,不是刻意而為。書早在四月頭借入,月尾已經讀畢,只是一直拖到最近才動筆,便索性在這個日子發文。

本來打算靠之前摘下的筆記,把初次閱讀時的感動和反思整合拓展成文,就如以往的文章一樣。然而寫著寫著,總是提不起勁。於是,又重新拾起書本,再讀了一遍,嘗試回想起初讀此書時,讓筆者產生動筆念頭的感動和發想。雖然有所減退,但感動仍在;亦不缺值得分享的反思與洞見。

讓筆者躊躇不定的,是之於寫作意義的懷疑。

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

自殺志願者的幸福生活提案(1) --- 運動樂趣多?



《過得還不錯的一年:我的快樂生活提案》的作者Gretchen Robin選擇以「讓自己更有能量」,作為計劃的開始,希望自己有足夠的精力持守提案的決心。生理層面方面,就是早睡早起、定期做運動、日行一萬步;心理層面方面,則由近期流行的斷捨離著手,整理自己一直放任不管的凌亂、一直拖延的待辦事項。

休息、運動、斷捨離、處理拖延。都是些老大掉牙的建議。
老套卻有效。

飽滿的精神,給予足夠的能量,亦能減少身體不適帶來的不快與困擾;整理自己的凌亂,完成一直拖延的事項,消除拖延所帶來的無形壓力和挫敗感,成功感亦得以此消彼長。

所以上述那些東西全都在筆者的幸福生活提案裡頭。
有些能持之以恆。
有些是尚未成功,仍需努力。
有些則成了成功之母 (笑)。

2019年3月11日 星期一

自殺志願者的幸福生活提案(0) --- 序



歡迎來到新系列。

早前在圖書館瞥見劉進圖的《書海迎風——22本顛覆思考的書》,想著趁機豐富一下自己的書單而借閱,結果給筆者遇上了《過得還不錯的一年:我的快樂生活提案》(The Happiness Project)。

任誰都想自己的人生能過得快樂一點。
不少人都想過該如何讓自己快樂一點。

想過甚麼呢?

若要用上粗疏的一般論去總結,筆者認為是「快樂很簡單」。想要快樂一點,就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,跟喜歡的人見面;多想那些令自己快樂的東西,少想那些讓你不快的事情,保持正向思維。向外可以吃些好西,唱K睇戲行街食飯,有多點 (時間和金錢上的)餘裕甚至可以出走一下;向內可以煲劇上網睇片打機。以上,大概就是都市人的「快樂寫照」。

似乎只有不快樂的人,才會為思索如何讓自己變得快樂而輾轉反側,因而作繭自縛。

作者Gretchen Robin很快樂。作家事業有成,四口家庭美滿;居於紐約這世界大都會,擁有健康的身體。生活中的「不快樂因子」,都是些瑣事:因為家中雜務跟丈夫爭吵、容易發脾氣、突然感到鬱悶、無精打采、跟昔日的好友漸漸失聯之類。

可是幾乎一無所缺,只是略帶瑕疵的生活,卻沒有讓她感到夠快樂
在某一年愚人節,作者在巴士上靈機一觸,意識到自己從沒想過甚麼事情會讓自己快樂;怎樣做才能得到快樂。

她的出路,是不停的反思、閱讀與反思。
然後生出了為期一年的快樂生活提案。

2019年3月5日 星期二

捉摸不定與渴求不已 ---《幸福的歷史:人類最捉摸不定卻又渴求不已的目標》

「捉摸不定」和「渴求不已」。不少中譯本的副題皆給讀者畫蛇添足之感;本書的副題倒把幸福形容得相當貼切。筆者想,「捉摸不定」一詞,不僅是筆者之於幸福的形容詞,大概也是看過《自殺志願者的告白》的讀者,對筆者之說的感想吧(笑)。

不覺得幸福是「渴求不已」的,大概已經身在福中。因此,「捉摸不定」跟「渴求不已」,是不幸者,或是認為自己不夠幸福的人,之於幸福的形容詞。然而,所謂「捉摸不定」,亦可有兩種不同的定義。第一種捉摸不定,不是說不知道自己心目中的幸福是甚麼。以(筆者心目中)最主流的幸福觀為例,幸福就是高薪厚職,衣食無憂,家庭和睦,身體健康,白頭到老,目標清晰明確;讓人捉摸不定的,是達成幸福的條件不全然在己。一旦飛來橫禍,幸福也戛然而止。第二種,則是「不清楚幸福是甚麼」的捉摸不定。

筆者認為,自己的捉摸不定,是在兩者的中間。
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幸福是甚麼,只是未能清晰地描繪出來;幸福與否,也不全然在我。

為了讓自己的幸福不那麼讓人感到捉摸不定,「何謂幸福」這道命題,一直存於筆者的書單目標裡頭。這本《幸福的歷史:人類最捉摸不定卻又渴求不已的目標》,從書名所見,則正好與筆者的目標對應。


2019年2月26日 星期二

無心之失(7) --- 何謂涼薄?



年半前,若蓮喪子,有教大學生於民主牆填上「恭喜蔡匪若蓮之子魂歸西天」十二隻大字,社會上下「涼薄」之聲四起;
今日南美香港旅行團秘魯遇劫,當地導遊不幸身亡,團友繼續行程,健吾在面書寫上「死咗人,繼續玩。馬照跑。舞照跳。」十二隻大字,留言串「涼薄」之聲亦四起。

到底是誰涼薄?是繼續行程的團友?領隊?旅行社?是評論事件的KOL?網民?
到底何謂涼薄?

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

條路自己揀 --- 《國境之南‧太陽之西》



另一部友人推介的作品。用上谷阿莫式的總結,本書就是一個出軌男的沉船故事(笑)。主角阿始的出軌歷史由高中開始,交了第一位女朋友泉,之後跟她的表姐上床;之後拍過拖的女生,也不是真正喜歡;直到旅行遇上算得上一見鍾情的有紀子,成家立室,中間亦有過幾次外遇。

真正的「沉船」,則由阿始跟青梅竹馬兼初戀對象的島本重遇開始。他曾經打算跟島本遠走高飛,拋下家庭和事業,但出走的念頭隨著島本消失、有紀子願意不計前嫌重修舊好而打消。

這類出軌故事,流於表面的會以出軌和複雜的男女吸引讀者的眼球;稍有深度的,會著墨於出軌的源頭,但所謂源頭其實也不外乎貪念,追求更多的情慾滿足、新鮮感。

《國境之南‧太陽之西》藉著主角的出軌沉船經歷所帶出的,是存在的虛無感與孤獨。

2019年1月17日 星期四

如果善惡不能選擇 --- 《A Clockwork Orange》



2019年在這裡的第一篇文章。這陣子著力把友人介紹的書影作品看完,這部《A Clockwork Orange》是其一。觀影前不知此作的導演是Stephen Kubrick,因此開首的45分鐘看著主角Alex DeLarge (Malcolm McDowell飾)穿著奇裝異服,帶著三名同黨犯罪作惡,其實有點一頭霧水。筆者覺得,抽走那種反烏托邦的荒誕感,不過是個普通的青年犯罪然後被捕的故事,反烏托邦世界的設定對故事情節並無影響。

可是當Alex跟同黨潛入獨居婦人的家中錯下殺手而入獄,他為了提早脫苦海而自動請纓參與新任內政大臣的實驗,筆者看出故事的用意,對此作的觀感由一頭霧水變成驚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