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

自殺志願者的告白(11) --- Birthday Wish



Happy Birthday to me.
25歲。
也是寫下《自殺志願者的告白》後第一個生日。

若把「生日快樂:)」換成「生日快樂?」,多少會有點突兀感。突兀的原因是,前者似乎是理所當然的:生日是快樂的,生命本身是值得慶幸的。收到朋友的祝福、禮物,出席慶生飯局,無疑是快樂的。

然而對於一個自殺志願者來說,有突兀感的倒是「生日快樂:)」。
因為仍在懷疑生命的意義,仍在懷疑生命本身值得慶幸與否。

在首篇告白中寫道,筆者的2018年目標只有一個:解答生死的問題,決定繼續活下去,或是選擇死亡。距離年末還剩兩個多月,但還是趁著這個稍為能得到別人注目的日子,作過總結,寫下到目前為止的答案。

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

不滅的怒火---《廣告牌殺人事件》



前幾天趁著團契週會看了一直想看又未看的《廣告牌殺人事件》(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, Missouri)。跟筆者最愛的《儘管如此,也要活下去》一樣,是個關於加害被害的故事。關於喪女的故事。

在一切的罪行,一切的加害行為當中,尤以殺人的刑罰最重。因為唯獨人死不能復生。殺人行為,對死者固然造成了不能挽回的傷害;然而之於生者,傷口的痛似乎也是永不磨滅。


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

無心之失(5) --- 有一種虛偽叫請愛惜生命



「以往,我早上上班是乘電車的,只是偶爾幾天坐一次。廣播說發生了事故,所謂事故就是有人死傷對吧。那時候,身邊一個普通的人,不屑地「嗤」的一聲,因為電車要遲到幾分鐘。聽到那種聲音,我也不知道為什麼,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情緒湧來。那種事情,或是類似的事情,每天一點點地發生,在各種情景當中。但是,只是自己的事情已經讓人疲於奔命,反正無能為力,所以一直裝作沒有察覺。」 
曾田練《當想起這段戀情一定會流淚》3

坂元裕二在《當想起這段戀情一定會流淚》中描繪了這種典型的「無心」之失。之所以是典型,是因為此等吃人的嗤聲,老是常出現。

跳軌自殺,在日本比較常見。筆者聽過一說,指自殺者選擇以跳軌的方式尋死,是透過阻礙列車行駛,對社會表達控訴。我們都不夠認識死者,不知道她選擇以此等方式尋死的原因。可能是深思熟慮。可能是一時動念。可能是一種控訴。可能只是隨意而行,尋死方式的一種。

我們都不夠認識死者,不知道她尋死的原因。是壓力、工作、學業、感情、糾紛、金錢還是情緒困擾?
我們都不認識生前的死者。不知道她有沒有愛惜生命。有沒有當過義工。有沒有幫助過有需要的人。有沒有曾把生命獻給社會。

除了她跳軌尋死,我們對死者一無所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