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1月9日 星期五

無心之失(6) --- 口頭厭世



一直猶豫該把這篇當成其中一條FAQs,還是放在無心之失系列好。最後因為想著這樣的觀點,應該算不上frequent(至少是對這裡的讀者而言)(應該吧),於是選擇了後者。早幾天在《殺人的正能量》提到「你自殺了沒有?沒有嘛,那就證明你沒事啦」、「真的要自殺就不會跟人說啦,只為了博取同情和刷存在感吧」等的無心之言,碰巧昨天就在一直追蹤的Facebook Page上看到了:

「想死就快撚啲死」
「自殺是求仁得仁」

四句說話,其實都有同一指向:

自殺志願者的死念是虛偽的手段,而不是發自真心。
只有自殺者的死念才是千真萬確的。

這結果論式的推論正確嗎?
在前文並沒有作針對性的回應,就趁這次詳述一番。




就先讓筆者套入版主的思維和邏輯。

「口頭厭世」一詞,大概來自於「口頭勇武」的說法。口說要勇武,沒有付諸行動,是為「口頭勇武」。「口頭勇武」不是真正的勇武;因此口說「我想死」,卻沒有真正去死,在版主的概念上,就不過是「口頭厭世」,不是真正的厭世。如此推斷出,「我想死」不過是個謊言,「唔想死」才是真正的心聲。

筆者認同後者的判斷。
「唔想死」的確是心聲。
但不代表「我想死」就是謊言,是刷存在感和博取同情的手段。

「我想死」跟「我想活」,固然是矛盾的;
但不代表兩種念頭不能同時存在。
人性就是充滿矛盾。









以此等片面解讀的強詞奪理收筆,相信也不能讓人信服。「『口裡說著『好想死』,是因為心底裡其實更想活下去。』只是無法以理想中的方式真正活著,才唯有尋死。」在《自殺志願者的告白》中的一言,正正點出了死念與活念的矛盾所在。自殺志願者的厭世,也許是口頭的,但並不虛偽。

自殺志願者所求的仁,從來都不是死亡
自殺從來都不是求仁得仁。
自殺從來只是退而求其次。

版主所分享的新聞,其實主要是關於安樂死的。想要安樂死的人,大多是身患絕症,因而尋求提早解脫,早日免除自身的痛苦。

免除痛苦。
自殺不過是手段。
真正所求的仁,是免除痛苦。
若絕症不再是絕症,能藥到病除,筆者想,大部份希望安樂死的患者皆會選擇接受治療。

自殺志願者的厭世,可以是厭自己沒辦法擁用健康的身體;
可以是厭倦世間的壓力、苦難;
厭妻離子散、家破人亡;
厭孤獨、劃圈、加害、循環。

正是厭無法求仁得仁。



自殺志願者說出自己的死念,大抵沒有傷害到任何人。
沒有嘗試理解別人的死念,單從片面的判斷,而勸人「想死就快撚啲死」,卻是加重了解讀的片面、答案的絕對,

加重了自殺志願者的死念。
將「自殺志願者」推向「自殺者」。

在版主的眼中,這大概不是甚麼壞事,甚至算得上好事。



是好事嗎?

求仁得仁,當然是一件好事。
可是自殺從來都不是求仁得仁。

無心者的文字,恕筆者不能看下去。

「點解有勇氣去死,無勇氣繼續生存」的偽善,跟「想死就快撚啲死」的直白,固然有細分的意義,但本質上,也是出於無心。無心去理解自殺志願者的死念而吐出的惡言。同樣是「無心」之失,似乎就沒有站在道德高地指指點點的資格。

會寫這些,不是為了指責無心可喚的無心者;因為再多的言語,也不過對牛彈琴。

一切只為有心人的互相理解。



《無心之失》系列:
無心之失(1) --- You don't take it for granted
無心之失(2) --- 殺人的庸醫
無心之失(3) --- 佔中教壞細路
無心之失(4) --- 生命何價?
無心之失(5) --- 有一種虛偽叫請愛惜生命

《自殺志願者的告白》:
自殺志願者的告白(1) --- 2018目標
自殺志願者的告白(2) --- 從活著到存在
自殺志願者的告白(3) --- 無解的孤獨
自殺志願者的告白(4) --- 世界真細小
自殺志願者的告白(5) --- 無盡的加害與被害
自殺志願者的告白(6) --- 無心之失
自殺志願者的告白(7) --- 阿寶.jpg
自殺志願者的告白(8) --- 改變世界?
自殺志願者的告白(9) --- 改變一個人
自殺志願者的告白(10) --- 愛子的世界預想圖

自殺志願者的告白(11) --- Birthday Wish
自殺志願者的告白(12) --- FAQs(1)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