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

改變世界的兩難 ---《沉默》



前日的《自殺志願者的告白》提到改變世界,剛好上星期團契週會就看了電影《沉默》(Silence),故事正是展示了改變世界所要面對的掙扎。(也可以當成是系列的8.5篇)

改變世界,放在基督教的context裡,就是要執行耶穌的大使命,把福音傳遍地極。隨著航海技術的進步,扎根歐洲的基督教會就能把枝葉伸展至地球的另一端。《沉默》裡的兩名主角,就是以改變世界,希望把福音傳至日本的傳教士。

如何改變世界?如何把福音傳給未得之民?差會的做法是,差派傳教士到當地建立教會,然後努力宣講神的道,自然水到渠成。然而現實不如想像中順遂。當年的幕府害怕傳教士帶來的種子,他朝會成為破壞現有社會秩序,甚至顛覆自身統治的威脅,因此選擇把基督教會連根拔起,禁止傳教士在境內傳教,強迫信徒要改教,違令者需要面對嚴刑。人民普遍篤信佛教、神道教,政府以及民眾均對外來的基督宗教抱敵視的態度。這是電影中兩名傳教士所踏足的日本。要改變世界,則要面對無數的兩難。

該不畏政府打壓,光明正大傳教,還是保存實力,轉向地下?跟政府旗幟鮮明的對抗,恐怕只會成為被迫害的一員;在地下發展教會,又難以宣教。當然,傳教士來到異地,對打壓並非一無所知,本身亦有冒生命危險的覺悟,但自願冒險的同時,亦可能為新信徒帶來厄運。以此一來,還是要冒行蹤敗露,村民被連累的風險,到其他的村落傳福音嗎?



結果主角們選擇了冒險,傳教士連同改信天主教的村落一律被政府盯上,讓眾人陷入更深的矛盾。

該把傳教士供出來嗎?
該交出村民和長老當人質嗎?
該棄教嗎?
該把耶穌的踏繪踩在腳下嗎?
該向十字架吐口水嗎?

故事裡的最大矛盾位,則莫過於主角Rodrigues應否棄教。成為棄教者,則可救人一命,得到有限度的自由,就算口裡說不,心底仍可繼續信,只要一息尚傳,仍有傳福音的機會;但亦有可能一舉摧毀平民對基督宗教的形象,以為傳教士所信仰的上帝,也不外如是。成為殉道者,可以堅持對上帝的忠貞,為信仰犧牲,代價卻是自己和其他信徒的生命,以及其死前所受的痛楚;亦可能被渲染成一個為了傳教,狠心犧牲信徒性命的偏執狂。(事實上在fake news的影響下,Rodrigues的選擇,對於普羅大眾如何解讀傳教士、解讀基督宗教,可能沒差。Perception is reality,政府仍能以自己的narrative,塑造傳教士和基督宗教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)

有些兩難,比較容易抉擇;有些兩難,則必有所失。
殉道者和棄教者,何者更能堅守信念?
何者更能改變世界?


不論有何選擇,淪為階下囚的Rodrigues,對於地方首長的井上大人以及一眾官僚,似乎是毫無影響。為了維穩,能夠面不改容迫害信徒和傳教士,無視信徒的動之以情、傳教士的說之以理,井上顯然是個無心者,認為有權者比無權者更平等。面對無心者,似乎除了用更大的力量以武制暴外,就沒有其他停止迫害的手段。昔日西方教會在其他大陸上的傳教工作,少不了列強的軍事力量作後盾。 

凡人只能在時間的洪流中隨波逐流,未來永遠是不可知的。相比起接受主流的洗禮,安份守己,走出主流、嘗試改變世界,則永遠無法避免面對種種未知。

永遠未知下一刻,世界變得更好、更差,還是一切如昔。
「人生充滿抉擇」、「未來不可知」、「沒有危,哪有機」,這類tautology,似乎對於抒解每個有志改變者面對兩難時的掙扎,軟弱無力。友人覺得筆者總是想得太多,只有想法,缺乏行動,一味糾結於兩難的想法也無補於事。電影中的傳教士行動了,帶給村民的,是福音還是喪鐘?

最終的結局可能是,改變者的抉擇毫不重要。
改變被歷史遺忘,存在的痕跡被循環抹去。

只有嘗試改變,弄巧反拙所帶來的加害和苦難不會磨滅。


電影早在兩年前上映,因此筆者早已讀過不少影評,對故事心裡有譜。曾想像過,假若親歷其境,應該很輕易就會選擇服從命棄教(或是筆者一直堅持的信念)。就如故事中的通譯員所說,不過是形式而已,還是無辜的性命比較重要。這個決定,似乎跟筆者的生命觀有點出入。明明認為有比生命更有價值的信念,明明還未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希望,明明滿腦子死念,卻選擇保住性命,形式上捨棄信念。或許原因就如這篇文章的結尾所記那樣。

尋找人生意義本身,亦是生存下去的意義。

有團友說在今時今日的香港,不用面對幾個世紀前宗教迫害、生死兩難的關頭,電影的故事就尤如他人之夢,稍欠共鳴。筆者則覺得,我們不應在面對生死關頭時,才去想該如何抉擇。

信仰是甚麼?
生命是甚麼?
自己是甚麼?

這些是風平浪靜之時,亦需要不斷自我質疑,更新解答的問題。
也可能是筆者比別人距離生死關頭要近一點,才有如此感悟。


寫一部關於信仰的電影,最後就談談信仰。沉默是電影的主旨,Rodrigues在故事數次的獨白,均有提及上帝對苦難的沉默。苦難問題,也是不少人對基督宗教卻步的原因。全善的神,何以會創造出諸般苦難?就算宗教的迫害是人禍,全能全知的神卻是選擇了見死不救。其中一個解說是,凡人的眼光受制於時空,無法看見最後的圖畫。苦難帶來的,到底只有痛苦,還是有其意義,最終能修成正果呢?

只能在苦難的黑暗中,尋找希望的曙光。
只能繼續存疑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